大明王朝1566 ,同样是直言进谏,为什么周云逸被杖毙海瑞是利剑?
《大明王朝1566》开篇钦天监官员周云逸直言进谏,结果被杖毙,虽然朝中议论颇多,但很快过去了,没有人再提。
《大明王朝1566》开篇钦天监官员周云逸直言进谏,结果被杖毙,虽然朝中议论颇多,但很快过去了,没有人再提。
嘉靖是大明一个很特别的皇帝,二十多年不上朝,躲在后宫修仙,但是他却牢牢地把控朝政,朝中大臣无不畏惧他。
在《大明王朝1566》中,胡宗宪是一个极具代表性和复杂性的角色,他的做人坦荡,做事谨慎,敢于担当,至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,完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总结:
《大明王朝1566》中嘴炮王,清流高拱肯定是当仁不让的,战斗力爆表,与严党的小阁老有得一拼。
这句话出自《大明王朝》中的角色杨金水,如果论权术以他的能力在可谓是浙江官场第一人,可最终落得装疯卖傻才得以保全性命,这种结局并非他所能决定,他的命运是时代所决定的,当时的政治制度难以为继最终导致了他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。
《大明王朝1566》浙江官场复杂,在浙江做一把手,日子一点也不好过。
人到中年,再品海瑞,实乃吾辈楷模,万人敬仰,在为民请命这样的大德面前,所谓的权谋、智慧、谋身、为官都是如此不值得一提。我们不去追求为民谋利的大德,反而为权谋自鸣得意,羞愧羞愧!
上到朝堂大员,下到基层小吏,没几个干净的,他们都在对皇权负责,对自己的利益负责,没几个人是真心挂念百姓的。
《大明王朝1566》中清流首领徐阶,是一个温文尔雅,话不多,看似胆小软弱的文官。
马宁远在两位大人来总督府前已经在总督府和总督交谈,马宁远告诉了胡宗宪总督,毁堤是他干的,他不可说,胡总督告诉他你保护的不是朝廷的国策,而是那些借机敛财的人,马宁远是个愚忠,用他自己的话就是为不让办事。总督是想培养他、保护他,但让他看左传、看王阳明的书,他其实不
吕芳被称为内相,跟随嘉靖皇帝四十年,他和一般的宦官不同,做人始终保持着善心,做事一直遵循文官三思原则。
这部《大明王朝1566》真正厉害的地儿,不在那些官场权谋的弯弯绕绕,而是把世道人心、儒道文化熏陶下的帝王心术,还有朝代兴衰的规律。
在《大明王朝1566》里,嘉靖帝自己都挑明了,提拔陈洪,图的就是他那股子狠劲,说白了,就是把陈洪当成一把趁手的刀。
在《大明王朝1566》里,嘉靖这皇帝,论复杂程度,历史上排前头没跑。
从古至今,要填补国库亏空,无外乎三条路:盘剥老百姓、对商人下手、整治当官的。
浙江一带的“改稻为桑”国策激起民怨,毁堤淹田更是闹得满城风雨。胡宗宪,这位顶着“严嵩人”的浙江总督,却偏偏跟严党人玩了一手漂亮的语言博弈。
嘉靖皇帝一生遵循的是平衡原则,立一派,后面必然再扶植一派,自己居中调和最安全。
从宫里面来的太监,在地方任职那是相当有优越感的,一般的官员根本就入不了他们的眼。
《大明王朝1566》中,太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,人物众多,剧中没有简单的脸谱化,而是展现了他们各有千秋,性格各异。
最后嘉靖动了杀心,放手让清流倒严,就是因为三百万税银嘉靖只得一百万,成本远远大过收益,要你们何用。 清流搞那么多动作,闹大动静,都是给嘉靖看,让嘉靖觉得,使用严党的成本已经太高,陛下快换人吧。